“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从2015年开始在全省实行的一项展评活动。举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既是维护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疗卫生系统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彰显。
在深入推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大健康事业的进程中,天津医科学院附属第一附院(以下简称“大医附院”)的宣传工作一直在各级行政部门及各级卫健委的正确领导和推进下,紧紧围绕“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多途径、深层次、广角度的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和载体,大力提高诊所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通过对诊所的宣传工作,服务于变革创新大势,服务于人民须要大局。
(一)开辟宣传改善医疗服务新格局
1.特色广电媒体宣传,搭建国家级宣传平台
诊所立足福建及上海电视台、《辽宁晚报》等省、市级媒体,同时利用卫视《人民晚报》《光明晚报》《健康报》等国家媒体平台,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大连广播电视台、大连电视台联通频道等新闻栏目合作。与上海电视台联合上映《有医说医》栏目,与上海财经广播联合上映《爱家新主播》,约请大医三院各学科专家作客演播室或与专家进行现场连线,对典型病例进行剖析讲解,为居民普及医学常识,让居民更具体的了解病况的防治,造福百姓。大医附院“铅衣团队”在首个中国医师节走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新闻直播间】,向全省人民展示了大夫大爱无疆,敬佑生命的良好形象。
借助《健康报》、《辽宁晚报》、《大连晚报》、《大连日报》、《半岛晚报》等传统平面媒介作为重要宣传阵地,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面积极与媒体对接,采编多种报导稿件集中宣传。其中包括:《创新模式构建国际著名诊所》、《提升病人体会永无止境》、《工作量绩效考评为三院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大医三院首次步入中国顶尖诊所百强实现辽南零突破》、《大医三院获“改善服务创新诊所”称号》等大篇幅报导。
2.创新宣传方式,扩充宣传领域
在瞄准卫视、《人民晚报》、《光明晚报》、《健康报》等国家媒体的同时,大医附院通过央广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澎湃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路媒介,大量报导特色学科、专科、特色技术及人文医学等,在不断赶超“量”的同时愈发重视“质”的增强。“6岁癫痫女童重新躺卧”引起央广网、凤凰网、今日头条等各大网路媒体转载,为白血病患者家庭带来希望。获评2017-2018年度《辽宁卫生计生手机报》工作先进单位。
诊所巧妙的运用新媒体,做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推广。强化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努力创建内容丰富、品质高档、读者偏爱的诊所门户网站。2017-2018年,各级卫生健康委及健康报网站、省手机报、医院网站等官方平台报导“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相关新闻信息共2024条。鼎力构建自媒体诊所官方陌陌宣传力度。我院官方陌陌平台,依托掌上诊所预约挂号功能,筹建自主就医、医院介绍、动态信息三大蓝筹股内容,通过每周推送介绍诊所动态、学科进展、专家风采、高新技术、公益活动及健康科普知识,为百姓提供更多的诊所信息,分享诊所发展成果。2018年,大医附院陌陌平台在原有服务号基础上,新增订阅号,双平台同时推送新闻,目前两个官微粉丝已达47千人,多条陌陌点击率过万。曾获全省诊所陌陌服务号前十强、位列全省第三。2018年度中国三院陌陌服务号百强。
3.注重品牌重塑,鼎力构建院内宣传阵地。
全年,自编自导制做21期《大医附院新闻中场》栏目,以院内闭路电视循环播放,将诊所信息与病人共享;制做颇具诊所特色的专题片与自制科普知识的小读本让病人了解诊所、了解医学粉丝服务平台,有利于完善互相信任与尊重;《大医附院报》为全省优秀内部杂志,全年共出版12期、140版,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读性强;诊所开通院内手机报,目前已推送188期。在西北地区首家采用VR虚拟3D技术构建电子院史馆,构建数字化诊所文化宣传的同时,推动实体院史馆的建设进度。
4.依托社会活动,进入国际平台
以健康界等各类社会活动作为媒介平台,将大医附院宣传范围扩大化,突出影响力,全面彰显诊所提高区域医疗水平,改善医疗服务,做百姓身边有体温的诊所的服务方向。
在健康界承办的“全国诊所擂台赛”中牵头申报多个案例,如:“推进预约诊治服务构建方便急诊服务”、“优化诊区创新服务,塑造一站式诊治新模式”、“传承创新,专注服务,提高护理服务专业品质”等。2015至2018年,连续4年获评相关主题十大价值案例。
诊所的护理服务质量与盛誉度不断提高,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2015改善服务创新蓝图展示评比活动”中斩获“优质服务岗”;连续2年入选“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十大价值案例;入选“2017中国三院管理案例评比”护理管理组十大价值案例奖。2018年,在国家医疗相关标准执行竞技赛总世锦赛中,护理团队凭着综合实力,成为全省11家示范案例之一。第五届全省诊所品管圈比赛获五级诊所综合专场银奖,山东惟一。同时指导“同心圈”作为拉萨自治区惟一晋级八强的五级诊所圈组,获护理专场银奖,实现昌都地区品管圈“零”的突破。获2018年首届国际诊所品管圈比赛金奖,应邀出席第35届ISQua国际卫生保健质量大会,走上国际舞台。
(二)突出特征,凸显宣传续作为
1.“连续登”系列故事扣心弦
大医三院从病人体会出发,在“急症病人、疑难病人、高新技术、危重病人”四大服务定位的基础上,病症为中心纵向整合,构建特色领军学科群;以亚本科为切入点横向深入、培育新兴临床高新技术;以转化医学为理念,基础与临床紧密融合,建立学科发展新模式”的学科建设发展理念,蕴育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学科群,凝聚包括黄河学者在内的一批领军人才,催生了数百项高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医教研协同发展。在新晚报连续刊载门诊室故事系列,以对诊所举办的高精尖技术进行专家剖析,发挥大医附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在急危危重和疑难复杂病症治疗方面的区域幅射和推动作用。
2.“集中采”重大风波齐发布
围绕诊所学科建设、新技术应用、医疗中心及基地建设启用、大型活动、公益风波等举办多次媒体说明会。约请各大媒体记者到大医附院集中了解相关信息,抓准要点,推广有效,扩大影响。大医三院举办日间放疗,严格依照日间放疗流程举办真正意义24小时内完成住院、手术以及入院,放疗的种类包括胸腔镜腹部股沟疝修复术、甲状腺瘤摘除术、乳腺癌治疗术紧身关节镜检测等,日间放疗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人入院难,放疗难,入院贵等矛盾,也增加了病人家人陪护成本,使好多病人家属不用长时间事假在诊所陪护病人,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日间放疗中心启动典礼当天,约请各大媒体记者举行记者会,包括广东电视台、大连电视台、半岛晚报、大连晚报、新浪等媒体,进行新闻发布。
3.“连病人”公益项目暖人心
创新“大连名医社区行”、“健康体验营”公益宣传活动,组织专家走入近30个社区,举行公益科普讲堂近40余次,服务居民近千人;继续举办“心”健康快车慈善公益行项目及科普教育的宣传活动,项目获全省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比赛”银奖;诊所以启动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和传承医务人员献血为民、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精神;强化电视、电台媒体阵地宣传,以主题栏目报导诊所新闻信息、科普宣教;约请多学科专家作客演播室或与专家进行现场连线,对典型病例进行剖析讲解,为居民普及医学常识,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通过系列公益及科普宣传,凸显了大医附院积极回归医学公益本质,弘扬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把人民生命健康置于首位的职业形象。
4.“树形象”医患关系构和谐
树立身边的典型人物和集体,评选出“辽宁好人最美大夫”、“人民好大夫”、“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辽宁人民好大夫”、“大连好人”等一批真实生动、立体丰腴、可信可学的人物形象,制做92岁心血管专家柯若仪院长纪录片《上善若仪》粉丝服务平台,将老一辈医学专家的从医历程进行梳理,以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动人民。举办首个医师节主题系列宣传活动。结合“尊医重卫,共享健康”活动主题,诊所组织举办“医心医意、医路有你、医顿时”等医师节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在官方陌陌平台连续一周推送主题报导,并在院内展示主题系列宣传海报,营造了浓厚的医师节庆气氛,潜移默化的营造尊医重教的良好气氛。
(三)推广多学科诊治模式为病人提供更多便捷
大医附院成功搭建多学科联合诊治的新平台(MDT),免予病人到处奔忙,对于减短病人诊断时间,提供个体化最佳医治方案有重大意义。目前,大医附院早已构建了心血管病、肿瘤癌症、脑血管病、胃肠动力、骨内科疾患、头颈内科、感染癌症、多发性骨髓瘤等多个多学科联合诊治平台。每年都多次约请国外外著名专家进行问诊和放疗指导,为许多的复杂疑难病人量身定做个体化医治方案,让她们能否尽快远离病魔摧残。
针对于向社会推广宣传多学科诊治模式,为病人提供更多便捷,诊所《人民晚报》、《光明晚报》、《健康报》、大连电视台、《辽宁晚报》等国家、省、市级各级媒体,同时通过央广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澎湃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路媒介,大量报导多学科诊治新模式,将空间整合、流程再造、人员重组、管理优化等多重方面进行宣传,为疑难危重病人提供了个体化、个性化的就医选择,更让当地居民越来越安心。依托国家级平台如:《健康报》刊登“提升病人就医体会永无止境”、《辽宁晚报》刊登“打造辽南医疗旗舰让百姓放心托付”、《大连晚报》刊登“做百姓身边有体温的诊所”、“MDT多学科问诊对付癌症的最佳选择”等。诊所网站筹建“多学科联合诊治MDT”专栏,官方陌陌推送“带您走入大医附院多学科联合诊治”、“多学科联合诊治预约手册”等内容。与临床科室共同创建科普教育基地,印制科普指南,以宣传服务为民,提高病人满意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四)传播范围扩大化,获得广泛认可
通过传统媒体的电视荧幕、广播、报纸以及新媒体及融媒体,如网路的全方位宣传,公众对“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诊所也以此发挥了自身优势,更博得了社会赞许,在百姓心里树立了良好形象。自2015年“改善服务行动计划”开始以来,大医三院接受平面媒体及网站相关访谈近两千余次,平面媒体、各大网站宣传稿件共4422篇。2015-2018年,电视台、电台报导的新闻信息、科普宣教、专题等共计700余条。陌陌累积共推送400余次,共计2240条,多条陌陌点击率过万,最高单条点击率4万余次,总点击率累积达到500万余次。宣传范围覆盖辽南地区,幅射西南地区。
在加强力度的宣传下,三院的盛誉度不断提高,在2015年省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国际公认的病例组合指数(CMI)评价体系中,大医附院高踞省属三甲诊所首位。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2015改善服务创新蓝图展示评比活动”中斩获“优质服务岗”;先后入选国家卫健委“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华副总会全省模范员工小家”、团中央“号手活动优秀组织奖”、“健康报中国最具公信力医疗机构”、全国“最具创新力诊所”、中国诊所管理奖、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年步入“中国诊所竞争力顶尖诊所100强”;中国医学人文会议期间,大医三院获颁全省“人文爱心诊所”,是2018年度广东惟一获此佳绩的市直诊所。
“惟其艰辛,才更显慎思;亦即慎思,才弥足珍稀。”大医附院的宣传工作将继续在各级政府、卫生健康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院训为核心,以院风为根基,以愿景为牵引,以班子文化和职工文化为保障,围绕私立诊所变革,努力创新宣传平台,提高宣传品质,构建宣传品牌,扎实推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深入进行,架起诊所与百姓之间的沟通桥梁,努力使诊所成为病人的静谧港湾,职工的精神佳苑,为健康中国、健康广东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