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全平台停更近两年YouTube频道收入超78万

原创何畅电站

记者何畅

编辑高宇雷

李子柒全平台停更近两年YouTube频道收入超78万

当部份B站UP主由于视频创作不挣钱、缺乏动力而停更时,李子柒的YouTube频道停更后还在持续形成收入。

近期,一张截图将久未公开露面的李子柒再度送上微博热搜。图中显示,根据对李子柒YouTube频道进行的价值预估剖析,其单月广告分成收入超过78亿元——此时,她早已全平台停更近五年,最新一条视频发布于2021年7月。

一位内容行业人士向电站透漏,李子柒将“李子柒”品牌授权给微念用于部分类目的商业经营,但随后双方将不再进行内容层面的合作。为此,来自YouTube的收入有多少属于李子柒本人,还要打上一个问号。另外,李子柒的IP稀缺而不可复制,抖音与天猫直播均与李子柒进行过商讨,希望约请其入场直播。

在YouTube,不仅创作者登陆后查看外,外界难以获得关于频道利润的确切信息。因为前述数据来始于第三方平台,与真实情况必然存在一定出入。不过,和一众“中国门徒”相比,YouTube给与创作者的回报仍然可观,这与它所提供的激励机制有关,也同其发展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首先,YouTube为创作者提供了多种变现形式,只要参与“YouTube合作伙伴计划”(YouTubePartnerProgram),即可通过发布内容创造收入。此前,加入该计划的前提是,过去一年中获得1000名订阅用户,且有效公开视频播放时长达到4000小时。但自去年以来,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激励专注于短视频(Shorts)的创作者,YouTube进一步放低了入场门槛——过去90天内获得1000名订阅用户,且短视频的有效公开播放次数达到1000万次,同样有资格申请加入。

具体而言,创作者可以通过广告、频道会员、商品售卖、YouTubePremium会员服务、超级留言(SuperChat)、超级贴纸(SuperStickers)、超级谢谢(SuperThanks)等一系列途径实现内容的商业化,总体可分为广告分成、会员付费、直播打赏、电商佣金几大类,与国外视频平台及其创作者的变现形式基本一致。

其中,广告分成是YouTube创作者最常见的收入来源,所占比重较高。B站以前对用户承诺“正版新番永远不加贴片广告”,作为监事长兼CEO的陈睿甚至公开表示“B站未来有可能会倒闭,但绝不会发霉”。但在YouTube,广告可能出现在视频的开头、中间或结尾,且不止一个,一些能被跳过,一些则不能。

2007年,创立五年的YouTube接入微软广告联盟(GoogleAdSense),面向创作者进行广告分成。原本如何播放量上十万,创作者的分成比列是45%,经过两次下调后最终达到55%,并延续至今。也就是说,加入“YouTube合作伙伴计划”、关联微软广告联盟帐户的创作者,将在用户观看视频、浏览视频中插入的广告时,获得对应的收入,用户观看的广告越多,创作者的利润越高。

值得一提的是,YouTube的广告分成比列公开透明。相比之下,国外一些内容平台的激励机制就像“黑箱”,只能靠创作者自行摸索。但是,尽管这么,一个视频能否领到多少广告收入,也难以简单粗鲁地估算出结果。

与在视频中自曝利润的B站UP主一样,不少YouTube创作者透漏过自己的广告收入。一位旅居海外的创作者称,一条不足20分钟、未经任何剪辑的视频,在发布两个月后获得了接近1000美金的广告收入,CPM(CostPerMille,每千次展示费用)为16.7港元,RPM(RevenuePerMille,每千次展示收入)为4.8港元。

只有展示了广告的播放才才能得到利润,因而以RPM指代创作者的利润总价更为标准。不同内容类型、不同地域播放来源的RPM差别巨大,可能不足1欧元,也可能高达几十港元。一个反例是,受众主要来自北美地区的频道,和受众主要来自越南地区的频道,后者的广告收入显著领先于前者;以电商、理财等为内容创作方向的频道,广告收入也会低于通常的分享类频道。

具体到李子柒,其视频内容多位出镜画面,鲜少涉及语言叙述,用户群体相对广泛。截止目前,李子柒的YouTube频道拥有1740万订阅,128个视频的总播放量超过29.2亿次,平均播放量在2900万以上。基数大,RPM自然不会过高。据悉,视频宽度、内容与广告的契合程度、特定时间节点、观看用户的年纪分层等均与广告收入存在一定相关性。

复杂的影响诱因背后,是对创作者和内容本身的更高要求。YouTube选择了较高比列的分成模式,希望以此驱动创作者更多地投入到优质内容的供给中,而李子柒正是最突出的英文创作者。时至今日,她仍然保持着“YouTube英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来自第三方营销平台NoxInfluencer的数据显示,停更后,李子柒的YouTube频道渠道质量稳定在五星(总分为四星),区域CPM在10欧元至18港元之间,预估其每月广告产值在10.17万港元至12.38万欧元之间。

YouTube对创作者的慷慨,意味着一笔不小的总额。2019年,YouTube的广告收入为151亿欧元,这也是YouTube被Google竞购后,前者首度披露其财务数据。兼任Google母公司AlphabetCFO的RuthPorat表示,其中相当大一部份支付给了创作者。

起码在当下,对困于商业化的“中国门徒”而言,YouTube的激励机制不可复制。众所周知,带宽成本仍然是长视频平台绕不过去的困局。用户对视频品质的要求正在逐渐升级,而清晰度、投屏体验等服务的建立都对应着不低的帧率和带宽成本。对处于降本增效阶段的视频平台而言,这笔钱可以通过技术的优化适当压缩,但空间不大。无论是爱奇艺还是B站,服务器与带宽成本在产值中所占比列还能降至10%,就早已十分不易。

YouTube的特殊之处在于背靠Google。早在2009年,加拿大网路数据剖析咨询公司ArborNetworks就发布报告称,Google订购了大量仍未使用的光缆,即“暗光纤”,再以此同其他营运商进行流量交换。在此过程中,YouTube的带宽成本将被折旧到光缆的整个使用周期中。该公司觉得,YouTube具备自有基础设施,传统的带宽定价模式对其并不适用,估算成本时“定价标准似乎过低”。

到2010年,Google又以换股形式竞购了视频压缩技术开发商On2。彼时,有剖析觉得,Google此举是为了将On2的视频压缩技术用于YouTube,目的是在提高视频音质的同时,推动传输速率。

竞购YouTube后,不仅为其解决与用户高速下降相随而生的带宽成本问题,Google还提供了包括广告生态、账号体系、云服务等方面在内的支持。从山脚起航与从半山腰起航如何播放量上十万,付出的辛苦自然不同,YouTube的成长背景和发展轨迹,是梦想成为“中国YouTube”的视频平台们可望而不可即的。

精准的算法匹配、清晰的分成机制、遮挡风雨的后盾……在此背景下,平台、用户与创作者彼此打造,产生正向循环。于是,也就不难理解李子柒这样的内容创作者在停更后,为什么仍然还能持续从YouTube获得收入——后者月活跃用户数目突破20亿,吸纳了全球用户的注意力与时间成本,以及金额巨大的品牌预算。当平台不吝分成,创作者优质、头部且暂时不可取代,没有不挣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