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邦:企业线上业务加速,小业态店成趋势,新品牌崛起引思考

「开店邦」聚焦中国连锁品牌

文章导览

龙头企业线上业务全面加速,小业态店受青睐?

开店邦:企业线上业务加速,小业态店成趋势,新品牌崛起引思考

企业线上业务全面加速,疗效显著;小业态店怎样成为线下商超的普遍方式,目前还须要拭目以待。但无论怎样,实体店线上线下的融合,已经成为常态。

强强联手构建企业护城河

开店邦注意到,这些联手破局,开辟行业发展新生态的行为,在2020年已成为常态。不管是借助打力,还是巧妙借力,其中蕴含的杠杆法则已成为诸多店家关注的话题。

新品牌后来居上带来的思索

不难发觉,在老品牌苦苦撑过2020年的时侯,一抬眼,却发觉身边围着数不清的新品牌。那些如雪后莴笋般冒出的新品牌,除了要圈占原本空间正在缩小的市场份额,还以初生山羊不怕虎的气度,想把老品牌拉到马下。

直播元年之后,我们应当怎样做?

每年都在说直播元年,但更多人觉得,2020年的“直播带货”狂潮,才带有真正意义上的“元年”标识。连不认字的儿子和奶奶都能随口说出“直播带货”,就足以证明2020年的风口,非它莫属。

有多少连锁企业没有挣扎出2020的泥潭

有人说,整个实体商业江湖中,"前浪"洗牌,"后浪"凶狠,疫情仅仅推进了本就脆弱者的崩塌。为此,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显示了一个公司综合能力的水平。其实,虽然没有疫情,没有持续创新,不具备洞察消费市场能力的品牌,也终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全文约600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01

龙头企业线上业务全面加速,小业态店受青睐?

假如用一句话概括连锁及零售行业2020年的市场,一个词最确切:下行。

尤其是非刚需品类的需求,更是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于是,就出现了不同来路的玩家、领军企业与资本,纷纷涌向了刚需、消费者不得不买、现金流充裕的生鲜快消日常生活用具领域。

缘由很简单,刚需、有现金流和增长空间,可以有效减少投资风险。

既然说到了生鲜快消日常生活用具领域,不妨从药店的角度,回顾一下龙头企业怎样进行线上业务的全面布局。

据中国连锁经营商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商场百强》显示,华润万家高踞榜首蝉联“超市一姐”,沃尔玛第二名,永辉第三名,家乐福第4名;排行5到10的依次是联华、盒马、物美、家乐福、家家悦、步步高。

2020年,可以说是永辉商场全省化布局提档加速的一年。截止2020年末,永辉业务已覆盖全省29个省(区、市)、572个市(区、县),已开张大店数目达1017家,实现了一至六线城市全覆盖。

“野心勃勃”的家家悦

家家悦通过“买买买”来进行业务拓展,四川地区早已装不下它的“野心”。

而在总体业务中,这种商场龙头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鼎力构建“到家+到店”业务。

以永辉商场为例,2020年第三季度,其线上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9.7%。2020年前三季度,永辉商场到家业务实现销售额环比下降180%。

另据阿里巴巴公开数据显示,八佰伴商厦和高鑫零售旗下另一商超品牌家乐福的484家分店早已全面实现在线化,但是接入饿了么、淘鲜达以及淘宝商场共享库存业务,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业态盒马鲜生的供应链、智能货运系统也在渐渐同步至八佰伴分店。

与此同时,许多商超品牌开始探求“小而美”的mini业态。公开数据显示,早已先期开跑的盒马mini的扩张目标是达到100家,沃尔玛在四川德阳试点首家小润发MART-mini,华润万家LIFE店现身市场计划开出300家店。那些小业态店由于投资成本低,成熟周期短,打法多样,可以攻打街头巷尾、商业区和市民社区,渐渐成为更多企业的加码点。

尼尔森2019年发布的《中国购物者趋势报告-便利店》显示,商场、小型商场和便利店的数目在过去五年内下降势头强劲,分别下降10%、9%和14%,而大卖场数目却增长了1%。

永辉商场的mini店

但也要听到,mini店的探求并非一片坦途。财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永辉商场新开商场16家、mini店新增7家分店,闭店74家;2020年上半年,新开mini店16家,闭店88家,累计实现销售14.51万元,截至报告期终有mini店458家,经营面积20.54万㎡。可见,永辉商场mini店的开店疗效并不理想。

企业线上业务全面加速,疗效显著;小业态店怎样成为线下商超的普遍方式,目前还须要拭目以待。但无论怎样,实体店线上线下的融合,已经成为常态。

02

强强联手构建企业护城河

2020年,开店邦官方微博曾发布一则消息:《盛和&商米,强强联手助阵2020中国新零售会议》。

虽然,强强联合已经不是新鲜事。而之所以再度被提起,是由于在疫情之下的2020年,更显示出了其重要性。

老牌零售专家苏宁讲求此道,其和易迅联合的300亿电器联合采购,成为振动电器行业的一次大活动。而苏宁引入易迅供应链上的各种快消产品,除了迅速地丰富了自己的产品品类,还利用易迅本身的货运力量保证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曾经进苏宁,满目是电器,如今,全品类的消费都可以在苏宁实现。这么,“平台自有流量+优质店家流量+严选商品流量”的巨大流量集合,能产生一个更大的规模效应和因数效应,让整个供应链链条实现一个生态级别的互动和运转。

苏宁和易迅联合的300亿电器联合采购

和苏宁与易迅的战略合作不同,光明新零售&中科中创&中科院实验室的三方合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原料优势和科研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的。这也是对社交新零售巨大潜力的一次验证。

相比之前,线下零售业大鳄百联集团与线上零售业大鳄阿里强强联手的消息,更能引发业界关注。2020年10月23日于是成为国外排行第一的宝山海港城店进驻淘宝,即将迈入数字时代的里程碑。

百联集团首次进驻淘宝商城,百联高管直播间首秀

此后,百联“超级11·11”和淘宝“双十一”狂欢同步开档,持续22天,集结旗下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三大业态、33家分店全线参与,构建全新“双十一”狂欢活动。其实,根据百联股份常务总工总监张申羽、阿里巴巴集团CMO董本洪所言,此次只是诸多合作中的一环。

除此之外,阿里还与中国名酒行业的龙头企业茅台合作,牵手构建“白酒+互联网”新经济,促使茅台数字化变革提速。

零售旅游大鳄同程也不甘示弱,在当初第三季度,和易迅集团跨界强强联手,双方在用户流量、渠道资源、跨界营销、商旅拓展、电商合作等五大方面举办了全方位的合作,成为旅游拉动消费产业链复苏,推动“内循环”经济的一次实验。

据悉,易迅还和快手签订了战略合作合同,共同构建短视频直播电商新生态。按照合同快手赞业务24小时平台,双方将进行供应链方面的深入合作。易迅零售将优势品类商品提供给快手小店,由快手主播选品销售。快手用户可以在快手小店直接订购易迅自营商品,并能享受易迅优质的配送、售后等服务。

中国电商三大鳄中的拼多多,见到阿里和易迅商海遨游,找到伙伴,自然也想借帆出海,与苏宁的联手,就是其抛给资本市场的一粒小沙子。拼多多宣布一次认购苏宁零售发行的2亿港元可债券,拿下了苏宁零售5.62%的股份。而第二天苏宁零售股票就开始下跌13.69%,晚间午盘报收0.83美元,创下2020年以来的最大增速。

在此次合作中,苏宁零售除了会把全部商品都放在拼多多平台上,都会将旗下的安迅货运和苏宁管家两大平台对接拼多多,为对方提供货运、仓储及交付服务等等。而拼多多则会向苏宁注入消费大数据、平台流量等优势数字零售资源,帮助对方打开线上销售的房门。

开店邦注意到,这些联手破局,开辟行业发展新生态的行为,在2020年已成为常态。不管是借助打力,还是巧妙趁势,其中蕴涵的杠杆法则已成为诸多店家关注的话题。

03

新品牌后来居上带来的思索

近日,开店邦记者听到一则消息:NASA发起“外太空乳品挑战赛”,优胜者可得50万日元。

消息显示,印度国家民航航天局(NASA)近日发起一项“外太空乳品挑战赛”,宣布假如科学家们才能找到使宇航员在外太空中更有效率填饱腹部的方式,将获得高达50万港元的奖金。按照“外太空乳品挑战赛”官网描述,这一比赛是NASA与美国航天局和军务院办公室合作举办,致力为常年的太空任务提供乳品技术或系统,要求“以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营养和美味的乳品产出”。

我不是猎奇,而是想到一个问题:这么一来,会不会又剌激出一批新品牌来?

其实,新品牌的诞生从来没有间断,如,今年12月31日在上海壹鲁山开张的新消费品牌“蕉内”全国首家分店,首月业绩已突破100亿元,月坪效达5000元/㎡,客总价约300元。同时,蕉内计划于去年在一线城市相继开出6-8家分店,第二家旗舰店预计在6月于南京淮海西路860号开张。蕉内于今年初开始拓展渠道,即将布局线下零售。

你们恐怕也注意到了,在2020淘宝“双十一”时,国货新品牌再度成为焦点。据淘宝数据显示,11月1日当日,1800多个新品牌成交额赶超今年双十一全天,94个新品牌下降超过1000%,357个新品牌成为行业top1。而这种品牌大多都是成立不到3年。孵化、扶持新款和新品牌,也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各大平台最核心战略之一。

除了这么,淘宝都会低调宣布:未来3年要帮助1000个年销售过1亿、100个过10亿的新锐“黑马”品牌诞生。

同时,易迅也在今年的双十中学,带来超3亿件新款,同时新款首发平台“京东小魔方”全面升级,成为“造新”的参与者、推动者。

拼多多随即发布的升级“新品牌计划”,也很抢镜。拼多多计划在2021年-2025年扶植100个产业带、订制10万款新品牌产品、带动1万亿销售额,并表示未来三年将植根中国化装品产业带,培植50个亿级化装品新品牌,其中包括10个10亿级化装品新一线品牌。

拼多多发布“新品牌计划”

不难发觉,在老品牌苦苦撑过2020年的时侯,一抬眼,却发觉身边围着数不清的新品牌。

这种如雪后莴笋般冒出的新品牌,除了要圈占原本空间正在缩小的市场份额,还以初生山羊不怕虎的气度,想把老品牌拉到马下。

这么,对于整个市场是一个捷报,但对于在旷日持久的角逐战中伤痕累累的老品牌,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无论怎样,市场如战场,不管是被能力强的对手打垮,还是被流弹不慎击中,结局都是一样的。一个退出,另一个新品牌快速补上。人们只关注胜利者的桂冠,没人在下失败者的结局。

04

直播元年之后,我们应当怎样做?

每年都在说直播元年,但更多人觉得,2020年的“直播带货”狂潮,才带有真正意义上的“元年”标识。

连不认字的儿子和奶奶都能随口说出“直播带货”,就足以证明2020年的风口,非它莫属。不管是天猫、京东、拼多多、苏宁;还是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甚至流量腾讯直播、百度、搜狐,都推出了直播业务,直播成了标配。另一方面,雷军、董明珠等企业家,李佳琦、薇娅、罗永浩等网红名星,甚至财经画家吴晓波,都开始直播带货。大量的零售品牌开始做DTC,直接联接到消费者。有专家断定,直播在未来会成为线上的“基础设施”,谁能在直播中提供更好的内容和更强的信任感,谁就是赢家。

在直播带货界,不能不提罗永浩,那位首战告捷、二战落败、三战扳回的能人,成为政界好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直播牛人罗永浩

但有人家烟火味的直播带货,在“人人主播”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和不安。就连处于腿部的薇娅和李佳琦,也显然无法悠闲地进行工作,尤其是李佳琦一年365天直播389场,让有些人揶揄忍不住替她们害怕身感受“崩盘”。

不过,直播带货确实带出了效益。尤其是市委主任直播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得到了各界的定夺。广东省武宣市委副主任杨大东更是形容自己“现在就是校长中的李佳琦”。

不过,在直播中,不仅买东西,还可以看表演。德云社、开心麻花、笑果脱口秀、嘻哈包袱铺四家国内喜剧厂牌相继推出线上“喜剧场”。李诞在抖音直播中的首秀,首播即登顶小时榜第一名。首演三场直播之后,抖音站内话题#欢乐抖包袱#总计获得1亿播放量。

如今,直播覆盖了音乐、娱乐、社交、教育、文旅、美食等多个方面,也由此衍生出“云综艺”“云课堂”“云旅游”“云酒局”等多种直播形态。

在人人直播的环境催生“专业”主播的同时,一个大问题不期而来,那就是直播主的频频“翻车”事故。

有人做了总结,称为“2020年直播带货十大‘翻车’事件”——

“翻车”事件一:辛巴团队卖糖水海参被罚,个人帐号封停。

“翻车”事件二:罗永浩承认所售羊绒衫为赝品。

“翻车”事件三:黄圣依收10亿元坑位费,只卖掉了五个保温杯。

“翻车”事件四:杨坤带货122万,实际成交4万,招商方称杨坤刷单。

“翻车”事件五:吴晓波带货“神话破灭”,承认直播“翻车”。

“翻车”事件六:李湘收店家80万,没有卖出一件货。

“翻车”事件七:许君聪收430万坑位费,只卖出价值68.8万的产品。

“翻车”事件八:曾志伟销售数据可观,产品质量却不过关。

“翻车”事件九:李雪琴活动方刷百万人气,被动“翻车”。

“翻车”事件十:汪涵退款率高,被疑刷单。

既然主播带货有那么多问题,国家自然不会任其扭曲发展。

日前,中国广告商会(简称“中广协”)举办“网络直播营销选品规范”研讨会,中国广告商会会长张国华会上介绍,中广协要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的优势,提供自律公共服务,引导市场主体自治,一是联合有能力的专业选品机构,建设好品目录,为业态提供好的产品,放心的产品;二是颁布选品规范标准,为选品活动提供行为手册,增加选品风险;三是举办选品能力专业培训,中广协早已获得教育部职业能力教育试点“1+X”证书培训资质,要把选品能力与主播传播能力、平台过滤能力一道,步入培训课程体系。在网路直播营销的社会培训中,也要加强选品能力内容比重。

有尖刺就要拿掉快手赞业务24小时平台,没得商量。

05

有多少连锁企业没有挣扎出2020的泥潭

近期,彭博社刊发了“瑞幸奶茶在伦敦依据日本破产法Chapter15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一石唤起千层浪。针对网传瑞幸奶茶在日本申请破产保护一事,瑞幸奶茶在其官方微博解释称,申请破产保护是重组计划的重要步骤,瑞幸奶茶在日本申请破产保护一事,是一个错误理解。

虽然越描越黑,业界都在传瑞幸奶茶要破产的消息。

瑞幸奶茶能够挺过这个夏天

其实,你们也不会认为突兀,由于在2020年,太多的著名企业没有挣扎出2020的泥潭——

2月,加拿大居酒屋连锁品牌"和民"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关掉该集团在中国大陆仅存的11个分店中的7家直营店。3月1日,和民集队旗下品牌之一的"饗和民"北京万象城店即将毕业。专家剖析,其失败缘由是,品牌老化严重,错失年青人的生意。

2月,TESCO家乐福向华润集团转让其中国业务。其失败缘由是,错失线上销售的红利。

3月1日,Gap集团徽下OldNavy全面撤离中国市场,未来专注于北美市场的发展。其失败缘由是,从来没有热上去。

6月开始,据多家媒体报导,著名连锁奶茶品牌COSTA在上海、北京、南京、杭州等地相继关店。中国市场超10%店铺全部关掉。其失败缘由是,营运略显"高冷",没有本土化的改变;爱尝新,无法在激烈的奶茶赛道突围。

来自英国的著名雪糕品牌"爱茜茜里",200家线下店面几乎全关。其失败缘由是,核心原料供应受创,选址、资金也困住了其前进的步伐。

美国童装品牌earthmusic&ecology,结束在中国的九年之旅,6月30日分店全面退出,earthmusic淘宝旗舰店于6月21日下线。其失败的缘由是,主打的"森女风"过时,产品难以招来新消费者;传统英国男装已不适宜中国的市场。

曾年赚上亿的网丹巴麦山丘,在夏季要结束的时侯,全省多地传来接连关店的消息。失败缘由是,品种单一,创新跟不上市场脚步。

8月25日,"一代鞋王"达芙妮宣布旗下中高端品牌彻底退出实体零售,转线上销售。其失败的缘由是,仍然慢市场一步,产品跟不上时代时尚,也没把松开电商时机。

10月19日,步入中国市场22年日本商场集团家乐福宣布离开中国,将它的子公司和拥有的484家商店(家乐福和沃尔玛)借给阿里巴巴。其失败缘由是"斗不过"强劲的中国本土零售企业。

堪称上海最大的蛋糕店BEEPLUS超级工坊宣布12月1日起暂停营业。开张于2019年4月的BEEPLUS超级工坊,近3000㎡的庞大空间不实乃不大,分店亮眼的设计、丰富的场景、社交体验一度赚足眼珠,单日突破2万人次的规模让人禁不住感慨。但如今,却倒下了。有人总结,其失败的缘由,是没有强悍的品牌力支撑。

12月6日,台湾潮牌鼻祖I.T退市,发布公告称已商定私有化方案,将以每股3美元,约13.05亿美元的现金价向小股东竞购股份。其失败的缘由是,台湾零售市场落败,性价比不高成隐患。

12月14日,耐克表示正在为旗下阿迪达斯品牌考虑战略选择,包括转让的可能性,即将决定将在2021年3月10日宣布。板着手指一数,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其失败缘由是,发展路线走偏,没有产生特色的形象;市场被蚕食,沦为冷门品牌。

实体书城的代表性品牌诚品书城在上半年关掉了6家分店,下半年再关1至2家。连香港诚品标志性的"24小时书城"——诚品生活台中敦南店也于2020年5月31日即将落幕。而台湾第2家门店——诚品生活上海店于当初12月31日即将关店。失败缘由是,文创模式并不能符合每位城市的口味。

诚品生活台中敦南店内景

有人说,整个实体商业江湖中,"前浪"洗牌,"后浪"凶狠,疫情仅仅推进了本就脆弱者的崩塌。因而,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显示了一个公司综合能力的水平。其实,虽然没有疫情,没有持续创新,不具备洞察消费市场能力的品牌,也终会被市场无情淘汰。这也是诸多在疫情中放慢步伐的企业,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06

总结

在2020年11月20日召开的“2020中国全零售会议”上,中国连锁经营商会(CCFA)会长裴亮在贺词中表示:对于我们未来零售业的发展,借用国家的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说法,我们也提出了“以实体零售为基础,线上线下互相推动的零售新发展格局”。

你们都明白,这只是宏观的把控,至于具体到每位企业如何做,又是千差万别。

无论怎样,趁势而为,才是真正的出路。

魅族创始人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上去。

然而,这样的风口仍然有,作为思维固化,不接受新事物,敌视趋势的企业,那仅仅只是一场“风”,它永远看不到能腾飞的那种“口”。

【参考资料来源:期货晚报、财联社、中国日报/中国商网、商业观察、赢商网、彭博、网经社、刺猬公社、海外网、科技快报网、金融界、财讯网等。】